语录网

曾国藩名人名言必备8篇

君涛文2022-12-02

今天君涛文要和大家分享的:曾国藩名人名言翻译,曾国藩名人名言必备8篇,欢迎阅读~

曾国藩名人名言必备8篇

曾国藩名人名言

曾国藩名人名言 第1篇

我在军中多年,难道没有一点可取,只因一个傲字,百无一成,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。

独立之行,不徇流俗,然怨不可不恤也。高义之事,弗避小嫌,然累不可不虑也。——曾国藩

责过太直,使人惭恨,在我即是一过。

遇诡诈人变幻百端,不可测度,吾一以至诚待之,彼术自穷。——曾国藩

气为心害,养心当先制气。诸葛长青:制怒,制怒,怒火烧心,后果严重!

在清早用单子开出当天应了结的事,当天必须了结它。

百端拂逆之时,只有逆来顺受之法。——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》

天下无易境,天下无难境;终身有乐处,终身有忧处。

天下无容易的境况,天下无困难的`境况;终身有快乐之处,终身有忧愁之处。

衣冠之族,以清白遗世为本,务要恬穆省事,凡贪戾刻薄之夫,皆不宜与之相接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凡世家子弟,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,庶可以成大器;若沾染富贵气习,则难望有成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君子欲有所树立,必自不妄求人知始。——《曾国藩日记》。

曾国藩八交友:一曰胜己者,二曰盛德者,三曰有趣味者,四曰能吃亏者,五曰能直言者,六曰志趣广大者,七曰患在当患者,八曰体人者。《曾国藩家书》

主敬则身强。内而专静纯一,外而整齐严肃,敬之工夫也;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,敬之气象也;修己以安百姓,笃恭而天下平,敬之效验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办大事者,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。满意之选不可得,故且取其次,以待徐徐教育可也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自立立人,自达达人,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——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》

大处着眼,小处着手,群聚守口,独居守心——曾国藩

窃以为天地之所以不息,国之所以立,贤人之德业之所以可大可久,皆诚为之也。出处:复贺耦庚中丞

米已成饭,米已成炊,只好听之罢了。

择众论之善者而从之。

谚日:"好汉打脱牙和血吞。"此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求业之精,别无他法,曰专而已矣。若志在穷经,则须专守一经;志在作古文,则须专看一家文集。万不可兼营并鹜,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。——曾国藩

今日之善退,正以为他日善进之地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吾则不忘落市街卖菜篮情景,弟则不忘竹山场拖碑车风景,昔日苦况,安知异日不再尝之?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古之学者,知即为行,事即是学,今之学者,离行言知,外事言学。——曾国藩

好胜人者,必无胜人处,能胜人,自不居胜。

予人一分面子,人必予两分面子。伤人一分面子,人必损十分面子。为人处世,面子不可不慎。

不位而尊者曰道,不贷而富者曰文。噫!吾将谓得时乎?尊而骄者不为矣,吾将谓失时乎?富而安者吾为矣。

事事顺吾意而言者,此小人也,急宜远之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礼义廉耻,可以律己,不可以绳人……为子孙做富贵计者,十败其九。为人做善方便者,其后受惠……为善最乐,是不求人知。为恶最苦,是惟恐人知。

曾国藩名人名言 第2篇

人必诚,然后业可大可久。

好胜人者,必无胜人处,能胜人,自不居胜。——《曾国藩日记》。

受人恩情,当为将来报答之地,不可多求人也。

我要步步站得稳,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,所谓立也。我要处处行得通,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,所谓达也。今日我处顺境,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;今日我以盛气凌人,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,或凌我之子孙。常以"恕"字自惕,常留余地处人,则荆棘少矣。

心至苦,事至盛也。——曾国藩

制胜之道,实在人而不在器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时贤一石雨水;古法二祖六宗。

自立志自新以来,至今无声余日,未曾改得一过。——曾国藩

两君子无争,相让故也。一君子一小人无争,有容故也。争者两小人也,有识者奈何自处于小人。——曾国藩

处事贵熟思缓处,熟思则得其情,缓处则得其当。——曾国藩

胸襟广大,宜从"平""淡"二字用功,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,功名之际须看得淡,庶几胸怀日阔。

水不能不遇风,长川巨浸,泓澄无底,虽大风不能使之浊。心不能不应物,欲尽理明,表里莹彻,虽酬酢万变,不能使之昏。无风则清,有风则浊者,尘滓之伏于下也;静之则明,动之则昏者,利欲之藏于中也。

人皆可以至圣人,而君子之学则必至于圣人而后已。不至于圣人而后己者,皆自弃也。孝其所以当孝,弟其所当弟,自是而推之,则亦圣人而已矣。

故吾人用功,力除傲气,力戒自满,毋为人所笑,乃有进步也。——曾国藩

不贪财,不失信,不自是,有此三省,自然人皆恭顺。

未有基础不正,而枝叶产生,能自畅茂者也。

事以急败,思因缓得。——曾国藩

"人初做事,如鸡伏卵,不舍而生气渐充;如燕营巢,不息而结构渐牢;如滋培之木,不见其长,有时而大;如有本之泉,不舍昼夜,盈科而后进,放乎四海。"勿扬人过,反躬默省焉,有或类是,丞思悔而速改也。——曾国藩

凡行公务,须深谋远虑。

有必不可行之事,不必妄自轻营。有必不可劝之人,不必多费唇舌。——曾国藩

静坐自我妄为,读书即是立德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居心平,然后可历世路之险。盘根错节,可以验我之才;波流风靡,可以验我之操;艰难险阻,可以验我之思;震撼折衡,可以验我之力;含垢忍辱,可以验我之操。

凡高明者欲降心抑志以遽趋于平实,颇不易矣。若能事事求精,轻重长短一丝不差,则渐实矣。能实,则渐平矣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常常提其朝气为要。——曾国藩

和可消人怨,忍足退灾星。——曾国藩

世事多因忙里错;好人半自苦中来。

曾国藩平时再忙,都要坚持每天早上临帖,读十页史书给儿子做出榜样,纪泽在他的影响下课业大进,他还用自己读书几十年的切身体会,对儿子的课业做详尽的指导,启发,那份耐心,细心,完全不像出兵打仗的将领,而更像孜孜不倦的先生。

立者,发奋自强,站得住也;达者,办事圆融,行得通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学者有益,须是日新。

忿怒二字,圣贤亦有之,特能少忍须臾,便不伤生。

一家兴旺气象,断不可忽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放开手,使开胆,不复瞻前顾后。

胸襟广大,宜从"平""淡"二字用功,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,功名之际须看得淡,庶几胸怀日阔。

胸怀广大,须从平淡二字用功。

大约勤字、诚字、公字、厚字,皆吾辈之根本,刻不可忘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凡家道所以持久者,不恃一时之官爵,而恃长远之家规,不恃一二人之骤发,而恃大众之维持。

贵视其所举,富视其所兴,贫视其所不取,穷视其所不为。

君子不可以不忍也,忍欲则不屈于物,忍剧则不扰于事,忍挠则不折于势,忍穷则不苟于进,故曰,必有忍乃有济。——曾国藩

"我虽置身霄汉上,器小仅济瓶与罍。立朝本非汲黯节,媚世又无张禹才。似驴非驴马非马,自憎"形影良可咍。

遇小敌时,则枝叶之茂橡瓦之美尽可了事;遇大敌时,全靠根株培得稳,柱梁立得固,断不可徒靠人数之多,气势之盛。倘使根株不稳,柱梁不固,则一枝折而众叶随之,一瓦落而众椽随之,败如山崩,溃如河决,人多而反以为累矣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去其不善而勉进于善,是谓之善学。——曾国藩

不位而尊者曰道,不贷而富者曰文。噫!吾将谓得时乎?尊而骄者不为矣,吾将谓失时乎?富而安者吾为矣。

舍掉性命报效国家,戒慎恐惧修炼德行。

知己之过失,即自为承认之地,改去毫无吝惜之心,此最难之事。

富贵气太重,亦非佳象耳。

以才自足,以能自矜,则为小人所忌,亦为君子所薄。先静之,再思之,五六分把握即做之。

成军以出,要须卧薪尝胆,勤操苦练,养成艰难百战之卒,预为东征不归之计。若草率从事,驱不教之士,执蛊脆之器,行三千里之远,以当虎狼百万之贼,未与交锋而军士之气固已馁矣,虽有一二主者忠义奋发,亦无以作其众而贞于久也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今天所说之话,嫡勿因小好坏而变。

祸福由天主之,善恶由人主之。

世间事各有恰好处,慎一分者得一分,忽一分者失一分。全慎全得,全忽全失。小事多忽,忽小则失大,易事多忽,忽易则失难。存心君子,自得之体验中耳。——曾国藩

慎能远祸,勤能济贫。诸葛长青:谨慎、勤奋、关爱他人,即是活菩萨。

患难忧虞之际,正是德业长进之时,其功在于胸怀坦夷,其效在于身体康健。——《曾国藩笔记》。

立志不坚,不能断葛根,截然由义,故一引便放逸了。——《曾国藩日记》。

勤则兴,懒则败,一字之理。——曾国藩

上天的`意思究竟如何不可知道,我们竭力去做,是成是败则不计较。

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:曰长傲,曰多言。——曾国藩

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,总是无益,必须躬身入局,挺膺负责,乃有成事之可冀。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,见一善行,行一善事,此日方不虚生。遇富贵人,宜劝他宽,见聪明人宜劝他厚。

凡是说兼备多种长处的,必定是一无所长的人。

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,见一善行,行一善事,此日方不虚生。遇富贵人,宜劝他宽,见聪明人宜劝他厚。——曾国藩

一国有一国之气,一家有一家之气,一身有一身之气,元气者,生气也。能养生气,则日趋于盛矣。

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,但有志气,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语人之短不曰直,济人之恶不曰义。——曾国藩

凡说话不切中事理、没有分量的人,他的部下必定不会服气。

凡仁心之发,必一鼓作气,尽吾力之所能为。稍有转念,则疑心生,私心亦生。疑心生则计较多,而出纳吝矣;私心生则好恶偏,则轻重乖发。——曾国藩

善自是士人常事,今乃邀身后福报,若市道,吾实耻之。——曾国藩

遇事让三分,天空海阔;心田留一点,子种心耕。

一心履薄临深,畏天之鉴畏神之格;两眼沐日浴月,由静而明由敬而强。

治将乱之国,当用重典。治久乱之国,宜予生路。——曾国藩

敬字惟有无论众与寡,无论小与大,切不敢怠慢三句话最为切当。

无实而享台甫者必有奇祸。

吾生平长进,全在受挫受辱之时,务须励志咬牙,蓄其气而长其智,切不可忝然自馁也。予当此百端拂逆之时,亦只有逆来顺受之法,仍不外悔字诀、硬字诀而已。百种弊病皆从懒生,懒则迟缓,迟缓则治人不严,而趣功不敏,一处迟则百处懈矣。

以才自足,以能自矜,则为小人所忌,亦为君子所薄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古来豪杰,吾家祖父教人,以"懦弱无刚"四字为大耻,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。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,最易暗销锐气。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,此是过人之处,更宜从此加功。——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》

举世之所迷,智者之所独觉。——《曾国藩日记》。

凡读书有难解者,不必遽求甚解。有一字不能记者,不必苦求强记,只须从容涵泳,今日看几遍,明日看几遍,久久自然有益。但于已阅过者,自作暗号,略批几字,否则历久忘其为已阅未阅矣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论人情只往薄处求说,人心只往恶边想,此是私而该底念头,自家便是个小人。古人责人,每于有过中求无过。此是长厚心,盛德事。学者熟思,自有滋味。

酿五百斛酒,读三十年书,于愿足矣;制千丈夫裘,营万间广厦,何日能之。

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;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克己之学——反省本身。

宁可忍耐而死,不可向利而生。

曾国藩名人名言 第3篇

古之为师者,以诚教,弟子亦以诚学。今之为师弟子者,交相欺而已矣。欲胜名而饵利,不亦惑乎?

大抵看书与读书,须划分为两事,看书宜多宜速,不速则不能看毕,是无恒也;读书宜精宜熟,而不能完,是亦无恒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至作文,则所以浦此心之灵机也。心常用则活,不用则窒,如泉在地,不凿汲则不得甘醴,如玉在璞,不切磋则不成令器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勤俭节约,未有不兴。骄奢倦怠,未有不败!——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》

薄福者必尖刻,尖刻则福益薄矣。厚福者必宽厚,宽厚则福亦厚矣。

见面前之千里,不若见背后之一寸。故达观非难,而反观为难。见见非难,而见不见为难。此举世之所迷,而智者之所独觉也。

才智英敏者,宜加浑厚学问。——曾国藩

宝货用之有尽,忠孝享之无穷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能甘淡泊,便有几分真学问。——曾国藩

"坚忍有恒"四字,最为办事要着,勿畏难中辍,勿滋生弊窦,勿遗人口实。照此进行,何患不达目的?

以德遗后者昌!以祸遗后者亡。

善人种德,降祥于天。恶人种祸,贻殃于后。——曾国藩

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,总是无益,必须躬身入局,挺膺负责,乃有成事之可冀。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,见一善行,行一善事,此日方不虚生。遇富贵人,宜劝他宽,见聪明人宜劝他厚。

服金石酷烈之药,必致损命。即坐功服气,往往损人,人能清心寡欲,自然血气和平,却疾多寿。——曾国藩

未有基础不正,而枝叶产生,能自畅茂者也。

不轻率进兵,不轻率撤退。

凡亲族邻里来家,无不恭敬款按,有急必周济之,有讼必排解之,有喜必庆贺之,有疾必问,有丧必用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和字能过得几分,未有不兴;不和未有不败者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士有三不斗:毋与君子斗名,毋与小人斗利,毋与天地斗巧。

礼义廉耻,可以律己,不可以绳人,律己则寡过,绳人则寡和。寡合则非涉世之道。故君子责己,小人责人。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,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。——曾国藩

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,则庶可以成大器,若沾染富贵气习,则难望有成。——曾国藩

将事而能弭,遇事而能海既事而能挽,此之谓达权。此之谓才。未事而知其来,始事而要其终,定事而要其变,此之谓长虑,此之谓识。——曾国藩

舍己从人,大贤之量;推心置腹,群彦所归。

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。

世间事有一半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的。——曾国藩

人初做事,如鸡伏卵,不舍而生气渐充;如燕营巢,不息而结构渐牢;如滋培之木,不见其长,有时大;如有本之泉,不舍昼夜,盈科而后进,放乎四海。

学问之事,以"日知月无亡"为吃紧语;文章之事,以"读书多,积理富"为要。读书之志,须以困勉之功,志大之学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,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。——《曾国藩自箴联》。

我在军中多年,难道没有一点可取,只因一个傲字,百无一成,所以谆谆教各位弟弟引以为戒。

肝气抑郁最容易伤害人。

失意事来,治之以忍,方不为失意所苦。快心事来,处之以淡,方不为快心所惑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居高位者,以知人晓事二者为职。

古之成大事者,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,二者缺一不可。

国度之强,以得工钱强。

世不若不求利,即无害。若不求福,即无祸。——曾国藩

弟处在这种百事都不顺利的时候,也只有采取逆来顺受的法子,依旧不外乎悔字诀、硬字诀而已。

事涉刻薄者,即所持甚正,亦不可自我开端……

世间事各有恰好处,慎一分者得一分,忽一分者失一分。全慎全得,全忽全失。小事多忽,忽小则失大,易事多忽,忽易则失难。存心君子,自得之体验中耳。——曾国藩

读经、读史、读专集、讲义理之学,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。圣人复起,必从吾言矣。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。

我们今天倘若有所发现,又想作传之久远的'打算,能不早早地预备坚实的车子吗?

恒言平稳二字极可玩,盖天下之事,惟平则稳。行险亦有得的,终是不稳,故君子居易。——曾国藩

凡世家后辈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沟通,则庶可以成大器,若沾染繁华气习,则难望有成。

世间极占地位的,是读书一着。然读书占地位,在人品上,不在势位上。——曾国藩

扶助危困拯救灾难的英雄,最主要的是要经得起心与力上的劳苦。

和可消人怨,忍足退灾星。——曾国藩

艰苦则筋骨渐强,娇养则精力愈弱。

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大也,我不可以自恃。行天下而后知天下之小也,我亦不可以自馁。

谚日:"好汉打脱牙和血吞。"此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食能止饥,饮能止渴,畏能止祸,足能止贪。——曾国藩

名望所在,是非于是乎出,赏罚于是乎分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凡行公事,须深谋远虑。——曾国藩

清淡者,崇德之基也。忧勤者,建业之本也。古珲无富贵之圣贤,无宴逸之豪杰。

款待从厚,而打发从薄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遇诡诈人变幻百端,不可测度,吾一以至诚待之,彼术自穷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能吃天下第一等苦,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。

善战,其得诀在"不轻进不轻退"六字,弟以类求之可也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君子之立身,在审其所处,诚内度方寸,靡所于疚,则仰对昭昭,俯视伦物,宽然不怍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,打得通的,便是好汉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轻财足以聚人,艏鹤阋苑人,量宽足以得人,身先足以率人。

久利之事勿为,众争之地勿往。物极则反,害将及矣。——曾国藩

曾国藩名人名言 第4篇

以能立能达为体,以不怨不尤为用。——曾国藩

虽贤哲难免过差,愿诸君谠论忠言,常攻吾短;凡堂属略同师弟,使寮友行修立名,方尽我心。

入孝出忠,光大门第;亲师取友,教育后昆。

人该省事,不该怕事。人该脱俗,不可矫俗。

名节之于人,不金帛而富,不轩冕而贵。士无名节,犹女不贞,虽有他美,亦不足赎。故前辈谓爵禄易得,名节难保。

百端拂逆之时,只有逆来顺受之法。——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》

今人计较摆布人,费心心思,却何曾害得人?只是自坏了心术,自损了元气。——曾国藩

儿女联姻,但求勤俭孝友之家,不愿与宦家结契联婚,不使子弟长奢惰之习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一旦焦躁,则好心绪必定减少,办事则必不能妥善。

将事而能弭,遇事而能捄,既事而能挽,此之谓达权。此之谓才。未事而知其来,始事而要其终,定事而要其变,此之谓长虑,此之谓识。

人人料必胜者,中即伏败机,人人料必挫者,中即伏生机。——曾国藩

学贵有常,又贵日新。日新若异于有常,然有常日新之本也。

冯唐易老,雍齿且侯,三字故将军,四马短衣春射虎;左抱宜人,右弄孺子,孤山林处士,芦帘纸阁夜谈龙。

胸襟必能自养其淡定之天,而后发于外者有一段和平虚明之味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上天的意思究竟如何不可知道,我们竭力去做,是成是败则不计较。

舍命报国,侧身修行。——《曾国藩日记》。

有诗书,有田园,家风半读半耕,但以箕裘承祖泽;无官守,无言责,时事不闻不问,只将艰巨付儿曹。

凡世家后辈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沟通,则庶可以成大器,若沾染繁华气习,则难望有成。

立身之道,内刚外柔;肥家之道,上逊下顺。不和不可以接物,不严不可以驭下。

士人读书,第一要有志,有志,则断不甘为下流。第二要有识,有识,则知学问无尽,不敢以一得自足;如河伯之观海,如井蛙之窥天,皆无见识也。第三要有恒。有恒,则断无不成之事。此三者缺一不可。

人之气质,由于天生,本难改变,惟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。

说人之短,乃护己之短。夸己之长,乃忌人之长。皆由存心不厚,识量太狭耳。能去此弊,可以进德,可以远怨。——曾国藩

兵多则拓地远鹜,兵少则敛抑退回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和可消人怨,忍足退灾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习于奢华之后,再回到俭朴,好比登天一样难。

二十年来治一怒字,尚未清磨得尽,以是知克己最难。——曾国藩

不自是,有此三者,自然鬼伏神钦,到处人皆敬重。""盖凡带勇之人,皆不免稍肥私囊。余不能禁人之苟取,但求吾身不苟取。以此风示僚属,即以此仰达圣主。"

凡有血气,必有争心,人之好胜,谁不如我,施诸己而不愿,亦勿施于人,此强恕之事也。一日强恕,日日强恕;一事强恕,事事强恕,久之则渐近自然。以之修身,则顺而安;以之涉世,则谐而详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胸怀宽大,须从平淡二字用功。

立者,发奋自强,站得住也;达者,办事圆融,行得通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行事常思退一步。——曾国藩语录

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,一言而解人之纷,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,但因以为利,则市道矣。——曾国藩

男儿自立,必须有倔强之气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米已成饭,木已成舟,只好听之而已。——曾国藩

防身当若御虏,一跌则全军败没。爱身当如处子,一失则万事瓦裂。涉世甚艰,畜德宜豫。布人以恩,而外扬之,则弃,教人以善而外扬之,则仇。

人之气质,由于天生,本难改变,惟读书可变化气质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人有求于我,如不能应,当直告以故。切莫含糊,致误乃事。

养活一团春意思,撑起两根穷骨头。——曾国藩

终身让人道,从不失寸步。

须有宁拙毋巧之意,尔后可以耐久。

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。情愿人占吾便宜,断不肯吾占人的`便宜。

死生早已置之度外。

古人爱人之意多,今人恶人之意多。爱人,故人易于改过,而视我也常亲,我之教益易行。恶人,故人甘于自弃,而视我也常仇,我之言必不入。

凡蒋相无钟,圣贤豪杰亦无钟,只要人肯立志,都可以做得到的。

家败离不得个奢字,人败离不得个逸字,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尔不必求记,却宜求个大白。

人见其近,吾见其远,曰高明;人见其粗,吾见其细,曰精明。——曾国藩

习字临《千字文》亦可,但须有恒。每日临帖一百字,万万无间断,则数年必成书家矣。

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;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胸襟广大,宜从"平""淡"二字用功,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,功名之际须看得淡,庶几胸怀日阔。

曾国藩名人名言 第5篇

微雨晴时看鹤舞;小窗幽处听蜂衙。

凡有用之物,不宜抛散也。——曾国藩

沉默是一种态度,拖也是一种方法。

世不若不求利,即无害。若不求福,即无祸。——曾国藩

曾国藩八交友:一曰胜己者,二曰盛德者,三曰有趣味者,四曰能吃亏者,五曰能直言者,六曰志趣广大者,七曰患在当患者,八曰体人者。《曾国藩家书》

短不可护,护则终短。长不可矝,矝则不长。尤人不如尤己,如圆不如好方。用晦则天下莫与汝争智,谦则天下莫与汝争强。多言者老氏所戒,欲纳者仲尼所臧。妄动有悔,何如静而勿动?太刚则折,何如柔而勿刚。吾见进而不己者败,未见退而自足者亡。为善则游君子之域,为恶则入小人之乡。

人苟能自立志,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?何必借助于人?

才智英敏者,宜加浑厚学问。——曾国藩

人之气质,由于天生,本难改变,惟读书可变化气质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讨人嫌,离不得个骄字。——曾国藩

巧辩者与道多悖,拙讷者涉者必疏,宁疏于世,勿悖于道。——《曾国藩笔记》。

事前加慎,事后不悔。

闻人之善而掩覆之,或文致以诬其心。闻人之过而播扬之,或枝叶以多其罪,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,吾党戒之。——曾国藩

和可消人怨,忍足退灾星。——曾国藩

至于兄弟之际,吾亦惟爱之以德,不欲爱之以姑息。教之以勤使,劝之以习劳守朴,爱兄弟以德也;丰衣美食,俯仰如意爱兄弟以姑息也。姑息爱之,使兄弟惰肢体,长骄气,将来丧德亏行。是即我率兄弟以不孝也,吾不敢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业绍二南,群伦宗主;道承一贯,累世通家。

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,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。——曾国藩

兵为民之卫,民无兵不固——曾国藩

才下手便想到究竟处。——曾国藩

人生由立志开始,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,若能立志,圣贤豪杰,无事不可为。

文人富贵,起居便带市井。富贵能诗,吐属便带寒酸。——曾国藩

胸襟广大,宜从"平""淡"二字用功,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,功名之际须看得淡,庶几胸怀日阔。

立志不坚,不能断葛根,截然由义,故一引便放逸了。——《曾国藩日记》。

术字亦有不可少处,但必不得已而后用。专意利人而用,谓之圣贤。可不必用而用,专意利己而用,谓之奸雄。

君子不可以不忍也,忍欲则不屈于物,忍剧则不扰于事,忍挠则不折于势,忍穷则不苟于进,故曰,必有忍乃有济。——曾国藩

君子之立志也,有民胞物与之量,有内圣外王之业,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,不愧为天地之完人。——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》

家和则福自生。——曾国藩

世事变化反复,往往出乎意想之外。所谓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,不饱历事故,焉知局中之艰难哉!

君子欲有所树立,必自不妄求人知始。——《曾国藩日记》。

巧辩者与道多悖,拙讷者涉者必疏,宁疏于世,勿悖于道。——曾国藩

慎独者,遏欲不忽隐微,循理不间须臾,内省不疚,故心泰。主敬者,外而整齐严肃,内而专静纯一,斋庄不懈,故身强。求仁者,体则存心养性,用则民胞物与,大公无我,故人悦。思诚者,心则忠贞不贰,言则笃实不欺,至诚相感,故神钦。

以耕读二字为本,乃是长久之计。

纶綍褒崇迈古今,生而旗常,殁而俎豆;忠诚浩气塞天地,下为河岳,上为日星。

人亦不可闲惯,闲惯则些小事便不可耐。

办大事者胸怀要宽,肚量要大,能忍善忍。

读书,不可不多;用功,不可不勤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近时所调之兵,天涯一百,海角五十,卒与卒不习,将与将不和,此营既败,彼营掉臂而不顾,哆口而微笑,各营习见。夫危急之际,无人救应。谁肯向前独履危地,出万死之城,以博他人之一微笑?鄙意欲练勇万人,呼吸相顾,痛痒相关,赴火同行,蹈汤同往。胜则举杯酒以让功,败则出死力以相救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要常常让精神处于饱满状态,办起事来则气力充沛而心思不散漫。

雅量虽由于性生,然亦恃学力以养之,惟以圣贤律己,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度量闳深矣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先哲说利益不十倍不变法,我说人员不十倍不改变旧制。

事涉刻薄者,即所持甚正,亦不可自我开端……

曾国藩倡导的洋务运动,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第一:第一家军工厂,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轮船,经办起中国第一家大型多功能近代化工业基地,建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,派出中国第一批留学生,从而赢得洋务运动之父的美誉。

总不出乎"立志有恒"四字之外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诸弟在家教子侄,总须有勤敬二字。无论治世乱世,凡一家之中。能勤能敬未有不兴,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。

慎能远祸,勤能济贫。——曾国藩名言

银钱则量力资助,办事则竭力经营。

求业之精,别无他法,日专而已矣。谚日"艺多不养身",谓不专也。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,不专之咎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惟柔以制刚狠之气,惟诚以化顽梗之民。

吾则不忘落市街卖菜篮情景,弟则不忘竹山场拖碑车风景,昔日苦况,安知异日不再尝之?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不可轻率评讥古人。

宝货用之有尽,忠孝享之无穷。

一旦焦躁,则好心绪必定减少,办事则必不能妥善。

人人料必胜者,中即伏败机,人人料必挫者,中即伏朝气。

主敬则身强。内而专静纯一,外而整齐严肃,敬之工夫也;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,敬之气象也;修己以安百姓,笃恭而天下平,敬之效验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天下无容易的境况,天下无困难的境况;终身有快乐之处,终身有忧愁之处。

失意事来,治之以忍,方不为失意所苦。快心事来,处之以淡,方不为快心所惑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困心横虑,正是磨练英雄时。

学习和为本,取次之,行次之,言次之。

我一颗心坦坦荡荡,毫不恐惧。

自立立人,自达达人,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。

留心在危难的时候,默默观察朴厚实在的人,则在识人上做得差不多了。

常沉静,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。——曾国藩

以德遗后者昌!以祸遗后者亡。

善战,其得诀在"不轻进不轻退"六字,弟以类求之可也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;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。——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》

有理义以养其心,则虽老而神明不衰。苟为否则,则昏于豢养,败于戕贼,未老而志衰矣。励志之士,可不戒诸。

凡有盛必有衰,不可不预为之计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丈夫当死中图生,祸中求福;古人有困而修德,穷而著书。

圣贤领要之语曰:"人性惟危,道心惟微。"危者,嗜欲之心,如堤之束水,其溃甚易,一溃则不可复收也。微者,理义之心,如帷之映灯,见之难而晦之易也。——曾国藩

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,汝兄弟记之行之,并传之于子子孙孙。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,代有人才。

人性本善,自为气禀所拘,物欲所蔽,则本性日失,故须学焉而后复之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女相妒于室,士相妒于朝,古今通患也。若无贪荣擅宠之心,何嫉妒之有?——曾国藩

寿之长短,病之有无,一概听其在天,不必多生妄想去计较他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步步前进,日日不止,自有到期,不必计较远近而徒长吁短叹也。

我身殁之后,尔等事两叔如父,事叔母如母,视堂兄弟如手足。凡事皆从省啬,独待诸叔之家则处处从厚,待堂兄弟以德业相劝、过失相规,期于彼此有成,为第一要义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一日不勤,则将有饥寒之患,则子弟渐渐勤劳,知谋所以自立矣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办事贵熟思缓处,熟思则得其情,缓处则得其当。

可以一出而振人之厄,一言而解人之纷,此亦不必过为退避也,但因以为利,则市道矣。——曾国藩

凡将相无种,圣贤豪杰亦无种,只要人肯立志,都可做得到的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未来不迎,当时不杂,过往不恋。——曾国藩

柔靡不能成一事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天地之所以不息,国之所以立,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,皆诚为之也。故日:"诚者物之终始,不诚无物。"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凡有盛必有衰,不可不预为之计。——曾国藩

国度之强,以得工钱强。

千顷太湖,鸥与陶朱同泛宅;二分明月,鹤随何逊共移家。

予人一分面子,人必予两分面子。伤人一分面子,人必损十分面子。为人处世,面子不可不慎。

凡将举事,必先平意清神,清神意平,物乃可正。——曾国藩

须有宁拙毋巧之意,尔后可以耐久。

谦而又谦,方是载福之道。

勤俭节约,未有不兴。骄奢倦怠,未有不败!——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》

曾国藩名人名言 第6篇

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,有所为有所利而成者居半,有所既有所逼而成者居半。——曾国藩

凡诸弟及吾妻子吾诸女侄女辈,概愿俭于自奉,不可倚势骄人。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,必有奇祸。——《曾国落家书》

"坚忍有恒"四字,最为办事要着,勿畏难中辍,勿滋生弊窦,勿遗人口实。照此进行,何患不达目的?

读经、读史、读专集、讲义理之学,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。圣人复起,必从吾言矣。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。

盛世创业之英雄,以肚量豪迈为第一义。

至作文,则所以浦此心之灵机也。心常用则活,不用则窒,如泉在地,不凿汲则不得甘醴,如玉在璞,不切磋则不成令器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既爱其才,宜略其小节。

用功譬若掘井,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,何若老守一井,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——曾国藩

心要安定,气要安定,神要安定,体要安定。

我不越境,则我常为主,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也。稳守稳打,彼自意兴索然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何须择地?何须择时?但自问发愤之真不真耳!

养得胸中一种恬静。——曾国藩

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,当其施德,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。未尝责报也。纵遇险徒,止付一笑。

不随众从之喜惧为喜惧。——曾国藩

定静安虑得,此五字时时有,事事有。离了此五字,便是孟浪做。——曾国藩

失意事来,治之以忍,方不为失意所苦。快心事来,处之以淡,方不为快心所惑。

气为心害,养心当先制气。诸葛长青:制怒,制怒,怒火烧心,后果严重!

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,总是无益。必须躬自入局,挺膺负责,乃有成事之可冀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傍晚,与子序登楼聊天,说到老年人的读书用功,不能有骄气和暮气。

轻信人不一定多疑,而多疑的人每易轻信。

才智英敏者,宜加浑厚学问。——曾国藩

受不得穷,立不得品,受不得屈,做不得事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神正其人正,神邪其人奸。——曾国藩

打仗要不慌不忙,先求得稳当,再来讲求变化;做事要无声无息,既要精明老到,又要简单便捷。

人于平旦不寐时,能不作一毫妄想,可谓智矣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为善最乐,是不求人知。为恶最苦,是惟恐人知。凡事留余地,雅量能容人。

待人以诚,待人以恕——"求友以匡己之不逮,此大益也!""人之不可无良友也!","凡做好人,做好官,做名将,俱要好师、好友、好榜样。","吾辈总以诚求之,虚心处之。心诚则志专而气足,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,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,心虚则不动客气,不挟私见,终可以为人共谅。"

危险紧急的`时候,不要依靠别人,专门依靠自己,才是稳当的做法。

矜名誉,畏讥毁,自好也。忘检制,肆偷惰,自弃也。自好者,中人也,可导之使为善也。自弃者,民之为下矣。

一个忍字,消了无穷祸害,一个足字,省了无限营求。

好胜人者,必无胜人处,能胜人,自不居胜。——《曾国藩日记》。

忠信耿介,立品之本,非钓名之具也。

观古今成大事者,无不有人相助相扶,力单者无以成大业。

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一肚皮不合适宜。既不能硬,又不能软,所以到处寡合。出处:曾国藩全集

养身之道,以"君逸臣劳"为要。省思虑、除烦恼,二者皆所以清心,"君逸"之谓也;行步常勤,筋骨常动,"臣劳"之谓也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若事事勤思善问,何患不一日千里?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世事多因忙里错;好人半自苦中来。

盛世创业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。——曾国藩

勤以养生,勤以致富——"人败,离不得个‘逸’字""天下百病,生于懒也""人不勤则万事俱废""千古之圣贤豪杰,即奸雄欲有立于世者,不外一个勤字"

一旦焦躁,则好心绪必定减少,办事则必不能妥善。

闻谤而怒者,谗之隙也。见誉而起者,佞之媒也。绝隙去媒,谗佞远矣。——曾国藩

常人做一事,便须全副精力注在此一事,不行喜新厌旧。

嫁女贪恋母家富贵而忘其翁姑者,其后必无好处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欲成天下之大事须夺天下之人心。

士人读书,第一要有志,第二要有识,第三要有恒。有志,则断不甘为下流。有识,则知学问无尽,不敢以一得自足;如河伯之观海,如井蛙之窥天,皆无见识也。有恒,则断无不成之事。此三者缺一不可。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》

邪正看眼鼻,真假看嘴唇,功名看气概,富贵看精神,主意看指爪,风波看脚筋,若要看条理,全在语言中。"出处:曾国藩

兄弟和,虽穷氓小户必兴,兄弟不和,虽世家宦族必败。——曾国藩

好自制不行与共财,困惑者不行与共事。

府畏人言,仰畏天命,皆从磨练后得来。——曾国藩

人要为善,先要明善始得。——曾国藩

用兵能识时务,能取远势;行军有伸有缩,有开有合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有才干,定要表现之。——曾国藩

坚守已得之地,多筹游击之师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读书乃寒士本业,切不可有官家风味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闻人之善而掩覆之,或文致以诬其心。闻人之过而播扬之,或枝叶以多其罪,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,吾党戒之。——曾国藩

天下无易境,天下无难境;终身有乐处,终身有忧处。

梦泛扁舟镜湖月;身骑瘦马剑关云。

人若一味见人不是,则到处可憎,终日落嗔。——曾国藩

久利之事勿为,众争之地勿往。

[看一个家族的兴败,看三个地方]第一,子孙睡到几点,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,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;第二,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,因为勤劳、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;第三,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,"人不学,不知义,不知道"。——曾国藩

知己之过失,即自为承认之地,改去毫无吝惜之心,此最难之事。

处利则要人做君子,我做小人;处名则要人做小人,我做君子。斯惑之甚也。圣贤处利让利,处名让名,故澹然恬然,不与世作。

谦而又谦,方是载福之道。

大约军事之败,非傲即惰,二者必居其一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三致祥:孝致祥,勤致祥,恕致祥。

天下有非望之福,亦有非望之祸。小人不知祸福之相倚伏也,则侥幸以为尝。是故失意之事,恒生于其所得意,惟其见利而不见害,知存而不知亡也。——曾国藩

闻人善则疑之,闻人恶则信之,此满腔杀机也。

莫苦悔已往愆尤,但求此日行为无惭神鬼;休预怕后来灾祸,只要暮年心气感召吉祥。

失意事来,治之以忍,方不为失意所苦。快苦衷来,处之以淡,方不为快心所惑。

归去来兮,夜月楼台花萼影;得不得也,楚天风雨鹧鸪声。

兄弟之间,一言欺诈,终不可久。尽行揭破,虽目前嫌其太直,而日久终能相谅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家败离不得个奢字,人败离不得个逸字,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清淡者,崇德之基也。忧勤者,建业之本也。古珲无富贵之圣贤,无宴逸之豪杰。诸葛长青:素食青菜,君子之为也,积累阴德之法也!

凡居官不可有清名,若名清而实不清,尤为造物所怒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治将乱之国,当用重典。治久乱之国,宜予生路。

主敬则身强。内而专静纯一,外而整齐严肃,敬之工夫也;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,敬之气象也;修己以安百姓,笃恭而天下平,敬之效验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气为心害,养心当先制气。

觅物者苦求而不得,或视之而不见,他日无事于觅也,乃得之,非物有趋避,目眩急求也,天下之事,每得于从容,而失之急遽。——曾国藩

盛世创业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;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,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。

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;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;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间;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;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;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。——曾国藩

人有求于我,如不能应,当直告以故。切莫含糊,致误乃事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天下大事当于大处著眼,小处下手。——清·曾国藩

一身精神,具乎两目。——曾国藩

银钱则量力资助,办事则竭力经营。

小人其心,君子其饰,名是而实非,其天下之大害乎?

为人不可过于聪明。——曾国藩

守笃实,戒机巧,守强毅,戒刚愎。

受不得穷,立不得品,受不得屈,做不得事。

以能立能达为体,以不怨不尤为用。——曾国藩

办大事者,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,满足之选不行得,姑节取其次,以待缓缓教诲可也。

曾国藩名人名言 第7篇

闻谤而怒者,谗之隙也。见誉而起者,佞之媒也。绝隙去媒,谗佞远矣。——曾国藩

我们互相砥砺,重要的是应当以声望超过实情为切戒。

凡家道所以持久者,不恃一时之官爵,而恃长远之家规,不恃一二人之骤发,而恃大众之维持。

凡行公事,须深谋远虑。——曾国藩

勤者生动之气,俭者收敛之气。

读书如譬若掘井,掘数十井而不及泉,不如掘一井而见泉。读书总以背熟经书,常讲史鉴为要,每日有常,自有进境,万不可厌常喜新,此书未完,勿换彼书耳。

盖儿子若贤,则不靠宦囊,亦能自觅衣饭;儿子若不肖,则多积一钱,渠将多造一孽,后来淫佚作恶,必将大玷家声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。——曾国藩

小屈以求大伸,圣贤不为。松柏生来便直,士君子穷居便正。若曰在下位遇难事,姑韬光忍耻,以图他日贵达之时,然后直躬行通。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,即既仕之后,又为两截人矣。

余所见将才杰出者极少,但有志气,即可予以美名而奖成之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求业之精,别无他法,日专而已矣。谚日"艺多不养身",谓不专也。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,不专之咎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凡权要人声势赫然时,我不可犯其锋,亦不可与之狎,敬而远之,全身全名之道也。

事断不可求速效,求速效必助长,非徒无益,而又害之。只要日积月累,如愚公之移山,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,愈欲速则愈锢蔽矣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归去来兮,夜月楼台花萼影;得不得也,楚天风雨鹧鸪声。

肝气抑郁最容易伤害人。

只是一个见小,便使百事不成,亦致百行尽堕。

忿怒二字,圣贤亦有之,特能少忍须臾,便不伤生。

每日默检,要见这念头自德性上发出,自气质上发出,自习识上发出,自物欲上发出,如此省察,久久自识得本来面目,初学最要如此。——曾国藩

若愧奋直前,有破釜沉舟之志,则远游不负。若徒悠忽因循,则近处尽可度日,何必远行百里外哉!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习字临《千字文》亦可,但须有恒。每日临帖一百字,万万无间断,则数年必成书家矣。

从古帝王将相,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,即为圣贤者,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;故能独立不惧,确乎不拔。——《曾国藩日记》。

向人说贫,人必不信,徒增嗤笑耳。且人即我信,何救于贫,哓哓者可厌也。

用人极难,听言亦殊不易,全赖见多识广,熟思审处,方寸中有一定之权衡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,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,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,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,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沉默是一种态度,拖也是一种方法。

人心能静,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。不静则燕居闲暇,亦憧憧亦靡宁。静在心,不在境。——曾国藩

按本色做人,按角色办事。

胸襟广大,宜从"平、淡"二字用功。凡人我之际,须看得平;功名之际,须看得淡。庶几胸怀日阔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是好汉,打落牙齿和血吞。——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》

处事当务详慎,不可尽兴燥脾。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,尽兴便放肆。一燥脾便刻薄,其始无害人之心,而其事必至于害人。初若不至杀身,终至杀身而有余也。——曾国藩

精明也要十分,只须藏在浑厚里作用。古人得祸,精明人十居其九,未有浑厚而得祸者。今之人惟恐精明不至,所以为愚也。——曾国藩

天下事未有不由费力中来,而可大可久者也。

军士所过,有取民间一草一木不给钱者,即行正法。望两君日以斯言训做之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要与世间撑持事业,须先立定脚跟始得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人人料必胜者,中即伏败机,人人料必挫者,中即伏生机。——曾国藩

能食淡饭者方许尝异味,能溷市嚣者方许游名山,能受折磨者方许处功名。——曾国藩

未有平日不早起,而临敌忽能早起者;未有平日不习劳,而临敌忽能习劳者;未有平日不能忍饥耐寒,而临敌能忍饥耐寒者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见面前之千里,不若见背后之一寸。故达观非难,而反观为难。见见非难,而见不见为难。此举世之所迷,而智者之所独觉也。

千顷太湖,鸥与陶朱同泛宅;二分明月,鹤随何逊共移家。

纪泽尽管身体薄弱,但保养的方法,也只有在慎重对待饮食,节制嗜好欲望上,绝对不在服药上。

盖世人念书,第一要有志,第二要有识,第三要有恒。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;有识则知学问无尽,不敢以一得自足,如河伯之观海,如井蛙之窥天,皆无识者也;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。此三者缺一不行。

君子大为超过常人之处,只是在虚心这一点上。

举世之所迷,智者之所独觉。——《曾国藩日记》。

一生之成败,皆关乎朋友之贤否,不可不慎也。

读书不独是变人气质,且是能养人精神,盖是理义收摄。——曾国藩

凡说话不中事理,不担斤两者,其下必不服,故《说文》"君"字"后"字从口,言在上位者出口号令,足以服众也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讨人嫌,离不得个骄字。

凡世家子弟,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,庶可以成大器;若沾染富贵气习,则难望有成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凡他人所束手无策、计无复之者,得祖父善为调停,旋乾转坤,无不立即解危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惟柔以制刚狠之气,惟诚以化顽梗之民。

为善最乐,是不求人知。为恶最苦,是惟恐人知。——曾国藩

舍命报国,侧身修行。——《曾国藩日记》。

独立之行,不徇流俗,然怨不可不恤也。高义之事,弗避小嫌,然累不可不虑也。——曾国藩

若事事勤思善问,何患纷歧日千里?

以爱老婆之苦衷亲,则无往而不孝。以责人之心责己,则寡过。以恕己之心恕人,则全交。

有志,则断不甘为下流。有识,则知学问无尽,不敢以一得自足;如河伯之观海,如井蛙之窥天,皆无见识也。有恒,则断无不成之事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期服去官,有犹子能行古礼;儒仕为侠,如先生岂是今人。

遇事让三分,天空海阔;心田留一点,子种心耕。

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,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;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,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。出处:曾国藩家书

静中,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,人生其间,数十寒暑,仅须臾耳;大地数万里无有纪极,人于其中,寝处游息,昼仅一室耳,夜仅一榻耳;古人书籍,近人著述,浩如烟海,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,不过九牛之一毛耳;事变万端,美名百途,人生才力之能办者,不过太仓之一粒耳。

受不得穷,立不得品,受不得屈,做不得事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常守"花未全开月未圆满"之戒,不稍涉骄矜之气,则名位日隆矣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以才自足,以能自矜,则为小人所忌,亦为君子所薄。——曾国藩

轩冕而敬,伪也。匿就而爱,私也。——曾国藩

闻人之善而掩覆之,或文致以诬其心。闻人之过而播扬之,或枝叶以多其罪,此皆得罪于鬼神者也,吾党戒之。——曾国藩

学者能高众也,毋以胜人,行标俗也,毋以绳人,免矣。

精神愈用而愈出,不可因身体瘦弱,过于保惜;智慧愈苦而愈明,不可因境遇偶拂,遽尔摧沮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从前各种譬如昨日死,从后各种譬如今天生。

近时所调之兵,天涯一百,海角五十,卒与卒不习,将与将不和,此营既败,彼营掉臂而不顾,哆口而微笑,各营习见。夫危急之际,无人救应。谁肯向前独履危地,出万死之城,以博他人之一微笑?鄙意欲练勇万人,呼吸相顾,痛痒相关,赴火同行,蹈汤同往。胜则举杯酒以让功,败则出死力以相救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大抵浮生若梦;姑从此地销魂。

人之精神不可无所寄。——曾国藩

甘心数日不开仗,不行开仗而毫无布置算计。

曾国藩八交友:一曰胜己者,二曰盛德者,三曰有趣味者,四曰能吃亏者,五曰能直言者,六曰志趣广大者,七曰患在当患者,八曰体人者。《曾国藩家书》

事涉刻薄者,即所持甚正,亦不可自我开端。——曾国藩

宁可数月不开一仗,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乡间无朋友,实是第一恨事。

居有恶邻,坐有损友,借以检点自慎,亦是进德之资。——曾国藩

一切皆静静布置,胸有成足。

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中来,而可大可久者也。

困心横虑,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曾国藩名人名言 第8篇

闻过而不改,谓之丧心。思过而不改,谓之失体。

若事事勤思善问,何患不一日千里?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心常用则活,不消则窒。常用则细,不消则粗。

克己之学——反省本身。

居心平,然后可历世路之险。盘根错节,可以验我之才;波流风靡,可以验我之操;艰难险阻,可以验我之思;震撼折衡,可以验我之力;含垢忍辱,可以验我之操。——曾国藩

一饭尚铭恩,况曾保抱提携,只少怀胎十月,千金难报德,即论人情物理,也当泣血三年!——曾国藩《曾国藩家书》

常守"花未全开月未圆满"之戒,不稍涉骄矜之气,则名位日隆矣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天下无易境,天下无难境;终身有乐处,终身有忧处。

人之处于患难,只有一个处置。尽人谋之后,却须泰然处之。——曾国藩

按本色做人,按角色办事。

军行战胜,尤须坚明约束,无令骚扰地方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我家气运太盛,不可不格外小心,以为持盈保泰之道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观古今成大事者,无不有人相助相扶,力单者无以成大业。

嘲戏人自事恶事,尤不可入一二壮语,入壮语则戏者皆真,每令人恨。若规人过失,不可入一二戏语,入戏语则真者毕戏。每令人玩,失规人之旨矣。

诸弟在家教子侄,总须有勤敬二字。无论治世乱世,凡一家之中。能勤能敬未有不兴,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。

久利之事勿为,众争之地勿往。

静坐自我妄为,读书即是立德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人只是怕当局,当局者之十,不足以旁观者之五。智臣以得失而昏也,胆气以得失而奋也。只没了得失心,则声气舒展,此心与旁观者一般,何事不济?——曾国藩

贵视其所举,富视其所兴,贫视其所不取,穷视其所不为。

宁可数日不开仗,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。——曾国藩

凡打仗,一鼓再鼓,而人不动者,则气必衰减;凡攻垒,一扑再扑,而人不动者,则气必衰减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省官不如省事,省事不如清心。官事不省而望从容,可得乎?——曾国藩

惟有忘记机心方可以消除众多别人的机心,惟有懵懂才可以消除不祥。

清高太过则伤仁,和顺太过则伤义,是以贵中道也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不贪财,不失信,不自是,有此三省,自然人皆恭顺。

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,若一慌忙,便恐有错。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。故从容安祥,为处事第一法。

凡事当有远谋,有深识。坚忍于一时,则保全必多;一时之不忍,而终身惨乎!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世间事各有恰好处,慎一分者得一分,忽一分者失一分。全慎全得,全忽全失。小事多忽,忽小则失大,易事多忽,忽易则失难。存心君子,自得之体验中耳。——曾国藩

勿以人负我而隳为善之心,当其施德,第自行吾心所不忍耳。未尝责报也。纵遇险徒,止付一笑。

困心横虑,正是磨练英雄,玉汝于成。李申夫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,一味忍耐,徐图自强。因引谚曰:"好汉打脱牙,和血吞。"此二语,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。

有过人之行而口不自明,有高世之功而心不自居,乃为君子自厚之道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用功譬若掘井,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,何若老守一井,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——曾国藩

事到手且莫急,便要缓缓想。想得时切莫缓,便要急急行。处天下事,只消得安详二字,兵贵神速,也须从此二字做出。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,从容详审,养奋发于定之中耳。

处事当务详慎,不可尽兴燥脾。凡饮食举动言语笔墨,尽兴便放肆。一燥脾便刻薄,其始无害人之心,而其事必至于害人。初若不至杀身,终至杀身而有余也。——曾国藩

人见其近,吾见其远,曰高明;人见其粗,吾见其细,曰精明。

凡是专注于一桩事业的人,必定有自己的心得,也必定会有疑惑之处。

银钱则量力扶助,服务则勉力策划。

人心能静,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。不静则燕居闲暇,亦憧憧亦靡宁。静在心,不在境。——曾国藩

君子之立志也,有民胞物与之量,有内圣外王之业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。

礼义廉耻,可以律己,不可以绳人……为子孙做富贵计者,十败其九。为人做善方便者,其后受惠……为善最乐,是不求人知。为恶最苦,是惟恐人知。

他此时尚有三种选择:一是起兵反叛清朝,二是尽量示弱维持现状,三是裁撤湘军以明心志。曾国藩思来想去,最终选择了第三条路,他本想将湘军全部裁撤掉,后经人劝谏提醒,才保留了约两万嫡系精英。自古拥重兵之人,要么问鼎皇权,要么被打败击溃,像曾国藩这样主动裁剪、自行解散的并不多。

细思为政之道,得人、治事,二者并重。得人不外四事:广收、慎用、勤教、严绳。——《曾国藩书信》。

傍晚,与子序登楼聊天,说到老年人的读书用功,不能有骄气和暮气。

学者能高众也,毋以胜人,行标俗也,毋以绳人,免矣。

小屈以求大伸,圣贤不为。松柏生来便直,士君子穷居便正。若曰在下位遇难事,姑韬光忍耻,以图他日贵达之时,然后直躬行通。此不但出处为两截人,即既仕之后,又为两截人矣。——曾国藩

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,则庶可以成大器,若沾染富贵气习,则难望有成。——曾国藩

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,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,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,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,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。——《曾国藩家书》

尝自虑执德不宏,量既隘而不足以采天下之善,矿不敢执一律求之。虽偏长薄善,敬其有裨于吾,示尝不博取焉以自资益;其有以谠言急论陈于前者,既不必有当于吾,未尝不深感其意,以为彼之所以爱我者,异于众人泛然相遇情也。

大笔横飞,颠张醉素;名山高卧,鹤骨松心。

从人可羞,独断专行可恶。不执不阿,是为中道。寻常不见得,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,最为雅操。

关于曾国藩名人名言必备8篇就介绍完了,您有什么想法可以联系君涛文。

热门推荐

最新文章